首頁 >資訊 >

世界簡訊:變(深度好文)

時間:2023-05-11 18:00:22     來源: 富書

作者:隨安(富書作者)


(相關資料圖)

古語有言:“變則通,不變則壅;變則興,不變則衰;變則生,不變則亡?!?/p>

很多時候,我們總覺得生活艱難,事與愿違,常常身心俱疲。

是因為不懂得“變”的智慧。

人生下半場,思維變通,臉皮變厚,心態變好,格局變大,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。

思維變通

在深海一帶有一種魚叫“馬嘉魚”,每到春夏之際會游到淺海產卵。

每到這個時候,漁民都會用一張孔眼粗蔬的漁網,下端系上鐵塊,放入水中,由兩只漁船拖著往前,便可以收獲滿滿。

外來的游客都很不解,為何漁網孔眼大,三面還敞開著,每次都能滿載而歸。

原來,馬嘉魚有一個特點,就是認準一個方向后,就會一往無前,即便是遇到阻礙,也不會拐彎。

結果一條條馬嘉魚蜂擁而上,被漁網牢牢卡死。

唏噓之余,卻猛然驚覺:馬嘉魚對障礙的態度,不正如我們遭遇困境時的模樣嗎?

遇到障礙,若過于執著,盲目向前,最終只會像馬嘉魚一樣,落得魚死網破的悲劇下場。

與其這樣,倒不如“山不過來我過去”,改變方向,學會思維變通,如此才能峰回路轉,迎來轉機。

正如古語有云:“直道可跑馬,曲徑能通幽?!?/p>

一位商人去小鎮上推銷魚缸,叫喊推銷半天,依舊無人問津。

忽然,商人靈光一現,他找到賣金魚的小販,以最低的價格購買了500條金魚。

商人帶著挑金魚的小販來到附近的池塘,讓小販把所有金魚倒入池塘中,又給了他一筆傳播費,將此事宣揚出去。

很快,消息傳遍大街小巷,鎮上的居民個個爭先恐后往池塘跑去。

有的人直接跳到池塘里抓捕金魚,抓到后興高采烈去街上購買魚缸。

還有的人沒捕到金魚,紛紛跑到商人這里購買魚缸。

沒過多久,商人的幾千個魚缸,就以高價的價格搶購一空,賺得盆滿缽滿。

《大思想的神奇》中有一段話,讓我至今記憶猶新:

“決定成功的因素中,體力、智力、精力、教育都在其次,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?!?/p>

墻,推倒了就是大門;思維,打開了就是道路。

很多時候,人生能抵達的高度,取決于思維的高度。

當走到“山泉水盡疑無路”的困境時,不妨轉個彎,也許會迎來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轉變。

人生下半場,思維變通,打破固有思維才是成功之道。

臉皮變厚

張秀麗老師曾說:

“臉皮厚是一種勇氣和能力,更是實現美好人生的階梯。”

路遙的成名作《人生》里,主人公高加林是高家村眾望所歸的知識分子。

高中畢業后,在村里擔任教師,薪水豐厚,待遇優越,讓村里人羨慕不已。

可好景不長,高加林的教師工作被有權有勢的大隊長書記的兒子替換,被迫無奈他只能回到農村。

知識分子的清高,讓他放不下面子下地種田,無論家人如何開導勸說,高加林依舊無動于衷。

往后很長一段時間里,他每天待在家里無所事事。

為了生計,年邁的父母扛起了家庭的重擔。

他們每天面朝黃土,背朝天,佝僂著身軀下地操勞,可依舊難以維持一家人的開銷。

后來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,在父親苦口婆心地勸說下,高加林才不情不愿地答應去縣城賣饃,補貼家用。

第二天,高加林提著一籃蒸饃來到縣城,同行的人大聲叫賣吆喝。

他卻放不下架子,撕不開面子,一會兒東躲躲,一會兒西藏藏,生怕遇到熟人,有失顏面。

最后可想而知,太陽下山了,同行的人早已賣完了回家,而他一個也沒賣出去。

回到家,面對家人的食不果腹,窮困潦倒的生活。

這一刻,高加林徹底醒悟:今時今日,自己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薪水豐厚,風光體面的教師了,只能放下面子,生活才能繼續。

此后,他放下知識分子的清高,放下無用的面子,卷起褲腳下地種田,村里有人組織勞動,他都會積極參加,即便是拋糞的活,他也毫無怨言。

慢慢地,高加林一家的生活開始步入正軌,日子有了盼頭。

有人說:“人真正走向成功的時候,不是守著自尊心的時候,而是懂得拋棄自尊心的時候。”

年少時,恃才傲物,自尊心強,認為面子比天大;

隨著年歲漸長步入中年,生活的殘酷,家庭的重擔,才終于明白:

面子再重要,也抵不上日子的柴米油鹽;面子再好看,也抵不上家人的幸福安康。

放下面子,看似丟了面子,實際上卻強大了里子,獲得了真正的體面。

所以,脫去孔乙己的長衫,把面子放下,把臉皮變厚,才能扛起日子,過好生活。

心態變好

前段時間,張家界三男一女集體跳崖自殺事件,引發廣大人民關注。

據警方了解,四名年輕人里,年齡最小的僅有22歲,最大的也只有33歲,他們分別來自四川、福建、河北、河南四個不同的地區。

生活的壓力,家庭的不幸,工作的不順,猶如一座又一座大山,壓得他們喘不過氣,讓他們失去了活著的希望。

他們在互聯網社交平臺相識,互相吐露心聲后,相約在張家界服毒后,集體跳崖結束人生。

當時,看完新聞十分痛惜,不禁感嘆:

壓死駱駝的從來不是最后一根稻草,而是每一根。

有人創業失敗,負債累累,家破人亡,最后抑郁消沉,跳樓自殺;

有人婚姻不幸,事業不順,妻離子散,最后不堪重負,服毒輕生。

……

人生實苦,各有各的苦,沒有誰的人生是風調雨順的。

但滾滾紅塵中,總有一些人,樂觀開朗,竭盡全力地對抗人生路上的艱難和苦難。

還記得那個治愈了無數人的現實版“富貴大爺”嗎?

十年前的他,因運輸的木材存在安全隱患,被譚警官攔下。

得知大爺的身世后,譚警官潸然淚下。

大爺幼年時父母雙亡,婚后妻女也相繼逝去,只有一個智力障礙的弟弟和一條老狗和他相依為命。

面對命運的捉弄和生活的殘酷,大爺沒有認命,也沒有抱怨,而是輕描淡寫地說“往前看”。

時隔十年,大爺已娶妻生女,弟弟也還在他身邊。

大爺靠撿廢品為生,生活雖然困苦,一家人卻其樂融融,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美滿的味道。

正如大爺自己所說:“既然無法選擇生活,那就改變心態。”

是啊,人生難免狂風驟起,不能改變風的方向,那就想辦法調整風帆。

《寫給幸?!防镉幸欢卧挘抑两耠y以忘懷:

“挫折會來,也會過去,熱淚會流下,也會收起,沒有什么可以讓我氣餒的,因為,我有著長長的一生?!?/p>

人生漫漫,沒有邁不過去的坎,也沒有逾越不了的高山。

只要心態變好,驟雨過后,烏云褪去,便會彩虹高起,萬里晴空。

格局變大

清代學者張潮曾把人生格局分成三個境界:

第一種,從窗中看月;

第二種,在庭院望月;

第三種,在高處賞月。

一個人格局的高度,決定了他看待事物的角度。

格局之下的人,容易困于方寸之地,在瑣事中沉淪;

格局之上的人,遇事不爭辯,一笑了之,活得自在坦然。

看過一個故事。

古時候有一家茶鋪,掌柜為人謙和,修為頗深,是出了名的門尊。

有天,一位商人提著一筐茶葉上門問詢。

店里的伙計看了看,又聞了聞,答道:“此葉瑩薄,宛如銀線,香氣芬芳,宛如花香,是上好的白茶?!?/p>

本以為商人會驚訝,不料對方卻不信,堅持認為自己的茶就是普通的散茶。

伙計急了,拿出茶鋪的樣品,非要說服對方,可他依舊不相信,甚至開始詆毀起茶鋪,兩人爭吵不休。

這時,掌柜從屋內走出,伙計急忙跑過去,讓他理論。

掌柜只掃了一眼茶葉,淡淡地說:“這就是普通的散茶?!?/p>

商人聽后喜笑顏開,終于心滿意足,大笑離去。

伙計目瞪口呆,難以置信地問:“掌柜的,您怎么顛倒黑白呀,明就是他不識貨存心找茬啊。”

掌柜語重心長地說:“這人既然不懂茶,你自然無法說服他;再者,看他怒氣沖沖,再爭論下去,指不定要打起來,最后不僅沒吃到羊肉,還把自己弄得一身騷,值得嗎?”

同樣是面對商人的無知和詆毀,伙計費力爭辯,氣得火冒三丈,掌柜不做辯解,微微一笑。

于丹曾說:“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闊天空?!?/p>

細細一品,確實如此。每個人的認知有限,就像你費盡口舌跟一只井底之蛙解釋天地的廣闊,它永遠也無法理解,因為它的天地只有井口這么大。

所以,不同層次的人,不必爭論對錯;無關緊要的事,不必費力辯解。

很認同余秋雨在《尋覓中華》中的一句話:

“人的生命格局一大,就不會在瑣事上沉淪?!?/p>

格局若小,瑣事爛事皆是人生大事;格局若大,一地雞毛亦能一笑而過。

人生下半場,格局變大,心胸開闊,人生才能無憂坦然。

《周易》中有言:“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?!?/p>

思維變通,學會拐彎,山不過來我過去,是靈活更是智慧;

臉皮變厚,學會放下面子,過好日子,是穩重更是明智;

心態變好,樂觀生活,境由心轉,是通透更是成熟;

格局變大,爛事不爭辯,爛人不糾纏,是豁達更是氣度。

愿你余生不彷徨,找到新的自我,開啟新的人生,共勉。

作者簡介:隨安,富書作者,別讓今天的懶,成為明天的難,美好的東西永遠不會被輕易獲得,想要的生活要靠自己去拼搏,圖書《好好生活》正在熱銷中,本文:富書,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,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,侵權必究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標簽:

頭條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