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社會 >

王曉紅:四方面加強海外并購風險控制

時間:2016-12-29 20:38:36     來源: 中國證券報

2016年,上市公司參與海外并購在頻度和交易金額方面均處高位。不過,下半年在人民幣貶值、資本流出壓力大增的情況下,監管機構對非主業類海外并購有所限制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表示,防范海外并購的風險應堅持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;有關方面要加強對企業并購投資真實性的監管,可實施階段性對外投資管理措施,為我國企業開展戰略性國際并購提供服務和保障。

中國證券報:如何看待海外并購快速增長下伴生的風險?

王曉紅:2016年1月至9月我國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2128億美元,較上年同期的1197.6億美元增長77.7%;其中境外并購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1044.6億美元,較上年同期增長380.5%;對外直接投資項下跨境資金累計流出1205.27億美元,同比增長37.38%。

短期內大規模的海外投資也增加了各種風險。具體來看,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:其一,債務風險。一些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時,為追求政績,無視經濟效益和自身經營能力開展并購投資,但缺乏自有資金,主要依靠杠桿融資從而導致過度負債。其二,海外經營風險。一些國有企業片面追求轟動效應,并購項目投資收益率低,且不少企業并購后缺乏對企業文化、人員團隊、財務、業務等方面的整合經驗,不乏業績下滑現象。其三,資本外流風險。一些企業出現“資產外幣化,負債本幣化”情況,還有假借對外投資渠道向境外大量轉移資金,沖擊我國金融安全。其四,一些企業通過并購投資將國內產能轉出,而這可能帶來國內產業空心化的隱患。

中國證券報:作為企業和監管層,應如何防范海外并購的風險?

王曉紅:首先,企業應堅持以企業為主體,市場為導向,遵循國際慣例。

其次,監管層要加強對企業并購投資真實性的審查及對項目可行性、安全性的評估監管,以防范資本外逃和經營風險。建立海外投資信息平臺、信用信息平臺,完善海外項目評估制度,建立海外投資黑名單制度。目前,出現了不同程度假借對外投資名義向境外非法轉移資金的行為,應尤其加以防范。除特殊敏感類投資外,對外投資管理部門應及時披露企業對外投資信息,發揮市場監督作用,抑制虛假投資行為,并將存在虛假投資、違規投資等行為的企業納入黑名單管理并進行依法懲治。

第三,可實施階段性對外投資管理措施。據報道,監管層擬對一些特殊性質的對外投資業務實施規范監管,包括對于企業境外購買或開發中方投資額10億美元及以上的大宗房地產,中方投資額10億美元及以上的企業非主業大額并購和對外投資,中方投資額100億美元及以上的特別大額對外投資項目等。若這些政策得到實施,將對于防范并購投資風險具有積極作用。

第四,為我國企業開展戰略性國際并購提供服務保障體系。應積極引導企業從國內經濟發展和“走出去”戰略需要作為出發點開展國際并購,探索設立并購基金或利用產業基金為并購企業融資。培育一批國際化的設計咨詢、資產評估、信用評級、法律服務、投資銀行等機構。政府有關部門、駐外使領館、行業協會及中介機構等,加強搜集并購國企業政策信息、并購規則等,同時營造有利的并購外部環境,以有效降低企業投資并購中的沖突和風險。記者 張玉潔